心灵鸡汤

心理专家: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风暴?

作者:淄博心理咨询 发布于:2021-6-17 15:30:24 点击量:



心理专家: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风暴?

                                                                  


俗话说得好:“六月的天,孩子的脸。”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道关口是怎么无法绕过的,那就是要面对孩子突发的“坏脾气”。
孩子的极端情绪有时就像风暴一般,毫无征兆;突然间爆发,激烈且持久。
有的孩子常常因为一件在家长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就突然情绪大爆发。

例如,当家长就一个细小的问题轻微地数落孩子两句,孩子就突然承受不了,委屈得大哭大闹。
当家长拒绝孩子购买一个昂贵且不太必要的玩具,有的孩子也会哭闹撒泼,纠缠不歇,不达目的不罢休。

有时,孩子还会不讲道理地反复指责大人对待自己是怎样怎样地不合规矩、有失公道。
翻出很久以前发生的哪件哪件事情来哭闹,控诉家长对不起自己。
这些情景想必家长们都印象深刻,处理起来束手无策,事后回想起来也是满满的困惑与无奈。

应对孩子的情绪失控,就像治理汹涌的洪水一样。
在出手应对之前,先对“水情”进行深入的了解,弄清楚情绪“洪水”的来龙去脉,应对就会更有针对性。

如果家长能静下心来,不带评价地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就能体会到孩子不寻常的表现背后,其感受和动机并不相同。
就可以发现:孩子的极端情绪是有不同模式的。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的情绪可以分为三大模式原发情绪、继发情绪工具情绪
针对孩子的表现和诉求不同,不同模式的情绪闹腾采用不同方法应对,就容易取得好效果。

1.     原发情绪:
每一种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明确的诉求。这个诉求往往是合情合理的。
比如说:
-当孩子因悲伤而大哭,孩子失去了一件对TA来说非常重要的东西,或是一段至关重要的关系。
孩子这时的合理诉求是想要得到他人的抚慰照顾
-而当孩子生气地大喊或做出过激行为,孩子其实是想要让获得别人的尊重。
如:不要夺走TA心爱的物品、不要干涉TA的空间或行动自由、关注听取TA发表的意见,等等。
-当孩子因恐惧焦虑而惊慌、哭泣时,孩子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
而小小的孩子还没学会怎样应对,孩子在渴望大人的支持保护
当我们观察到孩子的情绪在直接表达一种合理的诉求,我们把孩子的这种情绪称为原发情绪
图片
原发情绪一般会不坚持获取某种过量的满足,也不会意图用情绪去影响控制别人。
原发情绪是相对健康、也容易安抚和满足的。

当然,有时即使是健康的原发情绪,也会来得比较激烈,看上去不讲道理。
这多半是因为触发孩子情绪的那个导火索,并非孩子爆发情绪的根源。
如果家长没有留心到孩子长久积累的情绪,就会觉得孩子不可理喻、彷佛是在发神经。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当家长辅导孩子的功课,发现一个小错误要求孩子及时更正时,孩子突然间情绪爆发,委屈哭闹,抱怨自己再也不想做任何更改。
这时家长往往会认为孩子突然间变得不思进取了、想偷懒才耍性子。
因此家长不愿放松要求、甚至想要严加惩戒。
孩子很有可能当天已经在学校承受了相当多的压力,如学习负担、老师批评、同学关系、等等。
放学后,孩子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宣泄。
持续忍耐压抑,直到最后在一件小事上爆发出来。

当我们因为一根稻草就能压死骆驼,而怪罪骆驼的承压能力太差,我们往往是没有看到这跟稻草之前,压在骆驼身上已有成千上万的稻草。

这个情景下的孩子,情绪是悲伤委屈,孩子的诉求是能得到安抚和照顾,而不是再继续增加压力去纠正、指责。
孩子此刻的情绪虽然强烈且突然,但是表达单纯直接,动机清晰且合理,就是一种原发情绪

针对原发情绪,家长的合理应对方式是:陪伴安抚,鼓励倾诉、倾听其诉求。
“你怎么这么伤心?一定有什么委屈的事情,那能不能跟爸妈说说……”
只要家长在旁陪伴,倾诉充分,找到情绪爆发的真正原因,并安抚满足孩子的合理诉求,原发情绪是容易得到缓解的。
孩子不断得到家长的共情和安抚,会越发有安全感,情绪稳定性会渐渐增强,失控的频次和烈度会逐渐减少。

针对原发情绪不太有效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下面三种
1)不问青红皂白,认定错误全在孩子身上,开始打压教训,逼迫孩子含忍;
2)用各种诱惑哄骗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教会孩子逃避自己的情绪;
3)厌烦孩子的吵闹干扰到自己,选择持续地忽视不处理,让孩子独自哭泣到哭不动为止。

当孩子的合理诉求难以得到关注和满足,孩子会对家长感到失望。
同时,孩子自己又没能力正确处理情绪,孩子会在绝望中寻找各种替代方式来补偿自己的心情。
这就会发展出另一种不那么健康的情绪模式:继发情绪
2.     继发情绪

继发情绪是在原发情绪长期未能得到合理满足的情况下,发展出的一系列不健康的替代补偿机制的情绪模式。
如:当孩子得不到家长的充分关爱,继而用甜食来满足和安抚自己,发展出对甜食的过度贪爱。
又比如,当孩子没能被教会用正常的途径来宣泄愤怒、缓和痛苦,有些孩子可能会选择攻击同伴、破坏财物,或者养成用小刀划手臂等自残习惯。
又比如,当孩子在长期的恐惧中得不到支持和帮助,可能会发展出一些强迫性的行为,如发明一些独特的咒语、仪式行为来给自己壮胆;或者无法自已地画一些奇怪和恐怖的图案等。

继发情绪与原发情绪的不同,在于伴随着情绪往往有一种强烈且固执的、对某种物品或习惯的追求,往往是不合理的、过度的。且不给满足,情绪就难以消失。

一个典型的继发情绪场景,是当孩子在与大人逛商场时,看见一样昂贵的玩具,就不顾大人的反对坚决想要。
甚至长时间哭喊和在地上打滚。
孩子此时的任性行为表面上跟家长平时在物质上的宠溺相关,然而从更深层次的需求分析来讲,大人对孩子除物质层面以外的真心陪伴和关爱,往往是不够的。
沉溺于玩具、甜食、游戏的孩子,经常是孤单的。
他们把只能本应在人际关爱中完全可以得到满足的心理需要,投射在物质需求上。
这就是典型的替代补偿,就是一种继发情绪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继发情绪,家长的应对方法一定要与原发情绪有所不同。
这时候,单纯地陪伴安抚,鼓励倾听往往无法安抚躁动的孩子,反而会增益孩子情绪的烈度,让孩子不合理的闹腾更加剧烈、持久。
针对继发情绪,家长需要区别对待两件事情
1)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给与满足;至少在情绪闹腾当中不要当即给与满足。
2)同时,充分体谅孩子在情绪中所饱尝的痛苦。
更加耐心地安抚情绪,支持孩子在要求被拒绝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到挺过情绪高峰。
通过一次次的坚定拒绝+耐心陪伴,最后让孩子慢慢学会,让自己的情绪反应与外界替代品相脱离。
图片

一个从小被老人带大,养成大量吃甜食习惯的孩子。
当父亲接受带孩子以后,持续温和而坚定地拒绝买甜食,同时陪伴拥抱孩子,安慰孩子的情绪痛苦。
直到有一次,爸爸在孩子哭完以后,用热毛巾帮孩子擦脸。
孩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安全。
孩子说出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我不吃甜食也能活得下去了。
这就是通过温和而坚定的拒绝,让孩子脱离不健康的替代性补偿。
图片
针对孩子的继发情绪,家长也很容易走进处理的误区,易导致孩子情绪和性格的进一步恶化:
1)  心疼孩子而失去原则,即刻满足孩子的不合理愿望,强化孩子对情感替代品的依赖;
2)不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愿望,同时愤怒喝斥教训
加重孩子的情绪痛苦,不利于孩子从不健康习惯中走出;
3)  不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愿望,同时忽略孩子的情绪。
让孩子独自面对痛苦,感到无助。

继发情绪处理不当,孩子在反复强化或受挫伤害之后,容易养成各种成瘾行为,或者形成一些根深蒂固不良习惯。
如:过早吸烟、网瘾、暴饮暴食、过早发生性行为等。
另外,继发情绪处理不当,如上述第1)种处理方式那样,很多孩子会开始养成一种更加不健康的情情绪模式:工具情绪

3. 工具情绪
长期受极端情绪困扰、且家长处理不当的孩子,尤其是在进入青春期以后,伴随着独立思考能力的成长,有些孩子会出现一种另家长深感头痛的表现:
孩子开始振振有词地讲“歪道理”,抱怨控诉家长是如何如何对自己不公,自己受到很大伤害,因此家长必须做出某些让步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如:放松管教、获得更多零花钱、礼物等好处。甚至要求家长必须容忍自己的违规放纵行为。

有时,孩子所控诉的“不公平”事件,是一些发生在很久远过去的蝇头小事,孩子依然记得。
持续旧事重提,作为捆绑要挟家长让步的条件。
当然,很多情况下孩子的抱怨与事实相差甚远,甚至会胡编乱造一些根本没发生过的事、完全不存在的伤害,来反复纠缠。
这样的孩子当然并没有发生精神异常,他们对现实的觉察并没有失真。
他们心底里其实很清楚自己所说非实,道理上也站不住脚。
可是奇怪的是,这些孩子自身却很真实地体验到了受冤枉、被压迫的强烈情绪,并深感痛苦。
他们在情绪爆发时声泪俱下、痛苦万分,对家长形成很大的情绪压迫。(事件是假的,情绪是真的)
这就是另一种不健康的情绪模式:工具情绪

工具情绪区别于上面的原发、继发情绪,最主要的特征是对他人有捆绑性的诉求,希望通过情绪来影响、操控他人的行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工具情绪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针对工具情绪,用原发、继发情绪的应对模式都不能产生满意效果
对待孩子表现出的工具情绪,家长可以这样应对:
1)设定温和而坚定的边界,打消孩子用情绪控制大人的企图。
拒绝孩子“情感绑架”,表现出态度坚决和情绪稳定。
家长此时既不要愤怒攻击,也不要慌乱退缩,而是要像阻拦洪水的大坝一样,稳固但宽厚,毫不动摇。
2) 对孩子的无理哭闹尽量不要当场指责、惩戒(毕竟事件虽假,孩子的情绪痛苦却是真实的),尽量减少孩子的挫败伤害。
3)一旦孩子能走出控制他人失败的挫折感,有悔改之意,家长要大力认可鼓励。帮助其脱离“情感绑架”的误区。
当孩子的工具情绪遭遇失败,孩子的挫折痛苦会很强,他们往往会爆发出真实的原发情绪,哭诉自己的真实感受。
此时,家长会更容易引导孩子诉说自己痛苦难过的真实原因,有利于孩子情绪问题的真正解决。

一些孩子在工具情绪受挫后,会转向继发情绪模式。控制他人失败后转向控制物品,再次用成瘾行为和不良习惯来安抚自己。
此时,家长在转用应对继发情绪的方法,也容易起到更有效到处理效果。

在此,也不得不提到家长对工具情绪的常见无效处理方式。
1)对孩子胡搅蛮缠感到愤怒,同理不到孩子陷入不良情绪自身的痛苦,当即指责、惩罚孩子;
2)处于对孩子的盲目同情,被孩子的情绪所操控,盲从孩子的意愿,放纵孩子得逞;
3)与孩子情感隔离,则孩子很有可能转而寻找其他人作为其情绪的受害者(兄弟姐妹、弱小的同学等)。

工具情绪作为一种长期扭曲的不健康情绪模式,如果依然得不到合理应对,则孩子成长走偏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社会上一些屡见新闻的过激行为,背后都有根深蒂固的工具情绪的影子。
如:
-一些人在自身的诉求明显不合情理的前提下,依然不断向政府机构上访、伸冤;
-不懂自律的乘客在自己乘车迟到的情况下,用脚阻挡高铁车门关闭。
-情侣无法接受分手的痛苦,用以死相逼来挽留对方,等等。
如上偏激行为让我们看到,这些成年人在其成长经历中,必定存在着情感教养的严重缺失。
图片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深感家长练习观察觉知孩子情绪、进行区别对待的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做到像阻拦洪水的大坝一样,坚定而宽厚抱持且温和。
可是,这又谈何容易?

其实,困难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情绪也很少被正确地关照过。
当我们成年人有勇气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多半会发现自己在年幼时期,也很少被这样规则分明而又充满同理关注地对待过。
因此,我们自己的原发情绪也并未全部被看见并被安抚。
各种继发情绪、工具情绪也随处可见。
有时候,我们明知不合理,但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成年人也会深陷长时间看电视、上网、麻将棋牌、疯狂购物冲动当中。(继发情绪)
客户对商家的产品服务微小瑕疵而大闹,进而提出高额赔偿诉求。(工具情绪)
老婆指责老公没有多花时间陪伴自己,要求购买昂贵化妆品来补偿。(工具情绪)
……
图片
我们家长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向孩子展现暴露自身不够健康的情绪模式,导致孩子有样学样
另一方面,当孩子爆发出不同模式的过激情绪,往往直接勾起我们自身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伤害。

自身成长遗留的议题会直接触发我们对孩子的情绪,导致我们对孩子的管教失去耐心。
根本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去共情孩子,何谈区分孩子当下情绪的模式后背后诉求?
因此,我们处理孩子的情绪时,往往简单粗暴,盲目惩戒盲目宽纵并存。
孩子的心理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家长和社会环境问题的一面镜子。
家长并非孩子出现问题的唯一因素,很多情况下家长并非最主要的责任方。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往往作用更大。
然而在当社会大环境难以改变的前提下,唯有家长负担起自身成长的责任,会立即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图片
所以,当家长面对孩子的极端情绪感到心力交瘁、独力难支的时候,如能够主动寻求外在的资源,如:心理咨询、家长支持成长团队等,则对孩子以及对整个家庭的健康和谐都会起到帮助。

最后,用两句话同时共情到孩子和家长:“自古童年多磨难”、“可怜天下父母心”。
祝现今的家长和孩子们都能恰逢机遇,疗愈创伤,幸福成长!




更新时间2021-6-17 15:30:24